2005年3月26日星期六

吉爾吉斯政變與選舉觀察工業

【咫尺地球】吉爾吉斯國會選舉原來相對平靜。當局專門設計了「透明投票箱」和「拇指印刻」,被認為是創意之選。結果反對派大敗,西方選舉觀察員鑑定當局的安全措施「限制選民自由」。這就是吉國政變的理論基礎。

全球化與「新興工業」

若沒有「七色革命」前科,吉爾吉斯發生的完全是暴力政變,與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都不同,幾乎教人想起智利民選社會主義總統阿連德的下台。美國當年策動政變跌落道德低地,今日卻堂而皇之稱為「革命」,轉型的關鍵是在全球化時代,「選舉觀察工業」已奪取民主選舉的話語權,成為新興國際玩家。

政治學者James Rosenau認為21世紀的全球管治模式由4類媒介共同主宰,分別是次國家(例如城市)、國家、沒有國家背景的跨國組織(例如跨國企業或NGO)和國家共同支持的價值(例如民主)。城市聯盟、聯合國、信用評級和選舉觀察員4類控制機關,分別負責監督上述管治。由於國際價值被宣傳為「高於」其他3大媒介,選舉觀察員已成為全球管治的法官。

「觀察家」三大貨源

最權威的選舉觀察員有三大來源﹕聯合國、歐洲和美國,民間色彩較濃的也有「全球交流」一類國際網絡。聯合國的監票機關是UNDP(聯合國發展計劃),相對被非西方接受,不過只對第三世界的初生民主有興趣,少有介入已發展國家選舉,背後理念自然是避開政治爭拗。在吉爾吉斯選舉,幾乎沒有影響力。

歐洲的監票權威是歐洲合作與安全組織(OSCE)旗下的民主體制與人權辦公室(ODIHR),儘管美國也是成員之一。ODIHR源頭可追溯至美蘇簽訂的《赫爾辛基條約》,每逢周邊國家選舉都派出觀察員。觀察員由各國外交部委派,ODIHR網頁特別注明「有意成為觀察員的請聯絡閣下的政府」。儘管官方色彩濃厚,但ODIHR多少反映了不同意見,對吉爾吉斯選舉,評價是「沒有出現大規模違法行為」。

美國的監票工業最為精緻,主導機構是全國民主基金會(NED)。NED由列根在1982年成立,作為終結「邪惡帝國」的新思維。身為名義上的非政府組織, NED每年獲得美國國會4億港元經費,通過旗下4個子組織「支援各國民主運動」,特別是共和黨的白手套國際共和研究所(IRI)和民主黨的白手套全國民主協會(NDI)。NED體系是一個劃時代嘗試﹕一方面,它不受國家完全監管,各地支部負責人獨立自主,資助的「民主組織」常與國家外交政策衝突,結果比美國外交政策更有拉闊光譜的效果,行動比正牌特務機關更有彈性。另一方面,這又是兩大黨共同受惠的機制,比正牌外交部更代表美國利益。

對「選舉觀察工業」反觀察

NED體系不一定派出龐大選舉觀察團,但一定訓練各國土產選舉觀察家。除開班授徒,出版教科書教導民主選舉的劃一條件,也會對門徒作出先發制人的「預警」,並通過民調進行無限上綱的演繹,例如教導反對派如何在短期內扭轉民調劣勢來「反證」官方強姦民意。七色革命都是事先張揚的舞弊事件,就是美國「選舉觀察工業」代表作。

獨聯體近年也效顰成立選舉觀察團,人數龐大,到吉爾吉斯的專家數目為代表團之冠,但對結果毫無影響。俄羅斯派到摩爾多瓦的觀察員甚至被逐回國。事實上,俄羅斯按美國設定的民主公式玩遊戲,先天缺乏權威,自然不能抗衡,正如法國是全球公投權威,它的公投觀察員自然比英國權威一樣。吉爾吉斯的檸檬/鬱金香/粉紅/隨便「革命」的啟示,就是選舉觀察員作為NSA(美國國安局)的能力,已經由和平演變擴展到非和平演變,而且美國的主導不可能短期內改變。

諷刺的是美國本土對這個新興行業同樣心存戒心。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關鍵州分俄亥俄和佛羅里達均曾拒絕全球交流的觀察員說三道四,右翼人士尤其認為「全球交流是一個非常可疑的左派煽動團體,首要目標是在國內外激起反美仇恨」。似乎各國(包括中國)的應變不應停留在培訓真正的選舉觀察家,而是要加強對「選舉觀察工業」的反觀察,為這個界別建構全球準則,作為監督新興NSA的對口單位。這才符合Rosenau的四維全球管治邏輯。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講師 沈旭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